黔东南君柏网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凯里人论坛— 黔东南最聚人气互动交流社区

搜索

[【微信新闻】] 凯里打造“全球苗胞神往地 蚩尤文化后花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3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由黔东南州苗学会、凯里市苗学会、凯里市开怀街道和开怀村全体村民共同发起并组织实施的“贵州•凯里苗族古歌古辞碑林园”,自6月19日开始建设,目前已立下古歌石碑46块。除碑林园简介和引言两块石碑,其它44块石碑共刻录了五言苗族古歌3696行。据州苗学会会长龙昌海介绍,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一路古歌都没完,最终将完整的苗族古歌古辞刻完,规模要达到数千块。

      苗族历史悠久而古老,因“千年万里”大迁徙,是一个世界少有的具有跨国性的民族,目前全世界苗族人口约1300万人,中国约有1000万人。自“逐鹿大战”后,黄帝、炎帝、蚩尤成为中华民族三大“人文始祖”。5000年来,蚩尤及其后裔在诸如兵器、农耕、刑法等方面为中华民族文明留下众多宝贵的文化遗产。

      “苗族古歌”是苗族先祖传承下来的“心记口传文学”,以五言诗为主,保留很多苗语古音、古辞,有六、八、十二、十六、十八等路歌。“苗族古辞”同样属于“心记口传文学”,系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格言诗句,归类有贾(贾理)、祭鼓辞、议榔辞、神辞、判辞等。“苗族古歌古辞”以盘问对唱为传承媒介,是集世界观、社会观、宗教观、伦理观、价值观、审美观和编年史为一体的大百科全书和创世纪史诗,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苗族诗歌的集大成。“苗族古辞”是古代苗族社会“理老”判断是非曲直、裁决各种纠纷和案件的“案例依据”,是古代苗族社会“习惯法”管理的“法典”。

      如今,随着工业化社会脚步的加快,懂得古歌古辞的苗族老人不断逝去、越来越少,再以心记口传方式传承已不可能,如何挽救并使这一千年宝贵文化遗产完整地保存下来,成为苗族后人十分艰巨而紧迫的任务。2013年7月,凯里市开怀街道苗学分会成立,州、市苗学会开始策划“苗族古歌古辞碑林园”架构。在此期间,得到贵州省原省长王朝文和省苗学会的关心和支持,王朝文题写“中国。凯里碧档嘎苗歌传承基地”、“苗族古歌古辞碑林园”碑名,省苗学会会长杨光林题写“碧档嘎苗歌传承基地”碑名。此举得到各县苗学会和“苗族古歌”传承人认同,选定开怀村白虎岭为碑林圣地,将苗族古歌镌刻在石碑上,通过社会传承实现永存。

      “凯里共识”即是全国苗族学者的共识。凯里是我国苗族人口最多的县级市,苗族文化保存较为全面、完整,堪称“全球苗胞神往地,蚩尤文化后花园”。为此,“贵州•凯里苗族古歌古辞碑林园”借用电子传媒科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进行探索和尝试,用实物展示和物化方式传承传统“苗族古歌古辞”,将苗族各地区流传的各种流派、各种版本的“苗族古歌古辞”镌刻在石碑上,达到永久保存,让各民族群众触摸、了解、熟悉“苗族古歌古辞”,用电脑雕刻手段实现“苗族古歌古辞”的数字化保存、传唱和传承,逐步建成“苗族古歌古辞”数据库,为全球苗族同胞和友人提供一个直观的苗族文化体验、感受,有利于吸引旅居海外的苗族同胞和友人前来寻根问祖、观光旅游、投资兴业。

      设想中的“苗族文化园区”,由“苗族古歌古辞碑林园”、“苗族古歌古辞古故事神像图”、“蚩尤祭地文化园”、“苗族文化遗存符号展示图”、“苗族文化传承基地园”、“苗族文化研究基地园”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9平方公里,是一项世纪性工程,需要数代人努力使之不断完善。目前,“苗族古歌古辞碑林园”建设刚开始就得到广大苗族同胞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纷纷捐资建碑,有的两兄弟建一块,有的一家建两块。

      无疑,这里将成为苗族文化的集散地,这里将成为观赏苗族文化的一大景点。
(来源 :黔东南州政府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黔东南微讯

    黔东南微讯

    板块简介:黔东南微讯让您及时了解黔东南各大事微情,新闻资讯,爱心公益及商家服务信息等。我们的公众号:qdnvxw

  • 今日主题: 0/全部主题: 11920
  •  发布规则

     热点图文

     最新主题

    客服电话

    4008558597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 8:00-17:30

    客服QQ点击咨询
    关注我们
    凯里人论坛微信公众号(Kailiren168)

    Powered by Discuz! X3.4 技术支持:D盾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nihao163k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