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清水江的时光村落,去探寻贵州乡村社会的神秘世界……也许,就在顷刻间触摸贵州式生活方式,世界性文化存在。
三门塘
三门塘是天柱县美丽的侗寨,清水江畔著名的古码头。澄清碧透的清水江流到三门塘一带,由于江面开阔,江水平缓,适宜摆渡。加之这里处于清水江、亮江、小江三江的进出口,更成了清水江的咽喉之地。于是,木商看上了这块风水宝地,他们将这一带出产的木材、药材等山货,在这里扎成木排和装上航船,顺流而下,经过沅江、洞庭湖,进入长江,运往长江中下游各地。而来自湖南、江西等地的陶瓷、铁器等工业品,也经过这里运进苗岭山区。于是,三门塘码头多了起来:王家码头、刘家码头、吴家码头,通过这些用巨大石板垒砌的大小码头,三门塘成了有名的物资集散地。

三门塘的兴盛,缘起采伐“苗木”。明初开国皇帝朱元璋派兵入黔,镇压林宽的农民起义。当明军从湖南沅江一路伐木开道,进入贵州后,发现这一带满山杉树,有如波浪起伏的林海。于是,为宫廷建造宫殿的官员和采办“皇木”的皇商,都看上了这里的杉树。从明正德九年(1514年)开始,按照“皇木”规格,那些长六丈,头径四尺五寸、尾径一尺八寸的巨大杉木,从山上被砍伐和运送下来,扎成木排,再沿着清水江顺流而下,经沅江、洞庭湖,流入长江,最后运往京城的宫殿工地等。 三门塘的一些古宅院,还留有奇特的木行“斧记”。这是斧状的钢制印模上面锻铸了阳文的木商商号,如“永长春”、“同兴”、“兴和顺”、“永泰昌”等等。按当时的规矩,外地木商到三门塘做生意,要在本地商号的门柱上,打下自己商号的“斧记”,以示留下了印鉴。同时,木商对自己买下的木材,则要一一打上自己商号的“斧记”。
抱塘
抱塘可望亦可及,该村地处天柱县坌处镇东南部,距天柱县城46公里。全村由老寨坪、对岸田、麻寨、桥冲、枫木冲、大寨等六个自然寨构成,有140多户600多人,苗族聚居。村寨四周,群山涌翠,碧水环流,古树参天,遗存的苗族古民居和明清古建筑数量之多,令人刮目相看:至今保存完好的古民居35栋,印子屋7栋,宗祠2座,风雨桥2座,土地庙13座,古井2眼,学馆遗址1个,碑刻8通,石板路18条,花阶路10条,堪称清水江一绝! 
抱塘是绿色天柱和人文天柱的一个缩影。明清时期,天柱境内,绿水千里,青山万重,林海苍苍,杉山耸翠。清人张扶翼的《望山堂文集》有的记载:“峒木出天柱清水江者为胜……递相传送”。据《明实录》记载,从明正德、嘉靖到万历皇帝,凡京城建造皇宫殿苑,每年定例委派钦差大臣到清水江流域征采“皇木”。由于木材市场的需求和高额利润的诱惑,清水江沿岸从清代开始出现人工造林。杉木砍伐后,由于得到及时栽培,并逐年扩大造林面积,木材积蓄量有增无减,天柱、剑河、锦屏一带杉林莽莽,郁郁葱葱。清人爱必达在《黔南识略》记载:“郡(黎平府)内自清江至茅坪二百里,两岸翳云承日,无隙土,无漏阴,栋梁杗桷之材靡不备具”。木材贸易空前繁荣,“商贾络绎于道,编巨筏(木排)之大江,转运于江淮。”湖南、湖北、安徽、江西、陕西、浙江等省的木商组成“三帮”、“五勷”等木商帮会纷纷进入清水江流域采购木材,运至常德、长沙、汉口、南京、上海等地高价销售。在各地木商的推动下,清水江沿岸各水埠、码头,商贾云集,贸易盛极一时。 抱塘苗家和清水江沿岸居民一样,把大门视为建筑文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部件。他们不仅认为大门是主人财源的总入口,而且还认为大门是保护家庭成员及其生命财产最重要的第一道防线。房屋建造好之后,举行的第一个隆重仪式就是上梁,紧接着即是“开财门”,请福寿双全、子孙满堂的贵人来踩门。民间深信,不洁会带来不祥甚至灾祸,只有经过贵人踩踏才能大吉大利,把吉祥和富贵带给主人。为了顺利达到镇宅与避邪之目的,人们便把“阴阳调和”的寓意暗示在大门与其装饰物上面。如在石库门的门梁正中雕刻阴阳两极的八卦图案,在门楣之上安一对“打门锤”,其状或如菊花,或如莲瓣,中间各有一字,左边是“王”字,右边为“三”字,其意颇令人费解。经向这里的老人询问,才知道它们是两个字谜,三为“三连三”,乃乾卦卦形,王乃“三断三”,为卦形,工匠们在制作时有意让“坤”卦的三个卦爻中的每一“--”相互连接,并在三爻中间加上一竖,使之成为“王”字。一道大门就有如此多的学问,抱塘的建筑文化实在是太深奥了!
 抱塘草创于明初,编户于明末,暴发于清代中后期。据远口《吴氏族谱》记载,明朝初年,第一个到抱塘开基的人是吴尚忠,他由远口老寨迁来。吴姓居住约一百多年之后,明正德间又有粟子能携其子粟文福、粟文兴由湖南会同来抱塘定居。经吴、粟两姓族人的共同开发,到清朝前期,他们完全融入了清水江流域的区域经济社会。是什么力量打破农民传统的“鸡犬相闻”却“老死不相往来”格局呢?显然是当地盛产的优质木材,是商贾辐辏,空前繁荣的木材贸易的冲击与影。
柳寨
柳寨村,位于天柱县石洞镇西南部,坐落在八卦河下游莲花山水库北岸坡,依山傍水。正南隔河与剑河蟠溪乡的高岑村相望,西南与河对面锦屏县平秋镇的岑统村相邻,距天柱县城约40多公里。全村由柳寨、里翁、田坝、塘代四个自然村寨组成。里翁、柳寨、田坝在岑油坡北,唐代组在坡南,全村300多户人家,1500多人,村民全部姓龙。柳寨村,人民勤劳朴实,敦厚善良,热情好客,这地方,山明水秀,风景优美,冬暖夏凉,是游客观光,避暑、垂钓、划船的好地方。

柳寨的风光美不胜收,这里的山川、溪流、瀑布、森林、田野和吊脚楼共同构成了一幅朴实而美丽的山水画。远方的客人,请您来吧,石洞镇柳寨人民翘首期盼您的到来! ▍编辑来源:网络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