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君柏网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凯里人论坛— 黔东南最聚人气互动交流社区

搜索

【路线推荐】贵州省黔东南州地良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4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谭仙女 于 2016-7-11 23:14 编辑 <br /><br />  诗意的山
  地良的山,是娟秀清丽的,满目青山青翠欲滴,穿越其间的高速公路,像婀娜多姿的女人腰上的玉带,时隐时现,充满着灵气与神秘。一步一景中,奇山异水随处可见。
  最先映入眼帘的丘山(俗称饭盒坡),位于村委会驻地沿202省道往南2公里处,民国三十六年,地良才子龙文藻、龙潜锋相约于此,对歌三天三夜,传为佳话,后人于此修建歌仙亭以作纪念。但见歌仙亭周边绿树成荫,凉风清爽,站在歌仙亭上,不仅可以俯瞰清江秀水,还能远眺巍峨群山,观云山雾海及日出,待到夏秋时节,登山观日,极目苍茫,顿觉爽气西来,衣袂飘飘。置身歌仙亭内,怀古之情油然而生,情不自禁,高唱飞歌
  神奇的树
  地良的树以杉树数量为最,漫山遍野、郁郁葱葱,把地良环绕得宛如一个天然氧吧,可是最让人神奇的却是“雪花神树”。
  阳山寨沿古驿道走1公里左右,即到地良村另一自然寨——黄上。黄上往龙皎的小山口,有座石拱桥。此桥建于清朝嘉庆十七年(1813年)。桥头岩石上有一棵千年古树,其树根伸得很长,盘根错节,根深蒂固。其中有一碗口粗的树根从岩石中钻出,顺着桥面铺设的石块下面土层一直延伸到对面山上另一棵青冈古树根中,与青冈古树又一碗口粗的树根交织在一起。此情此景,宛如久别重逢的老朋友紧紧握在一起的两只巨手。这棵大树很神奇,每当它的花儿含苞欲放之时,就预示着严寒的到来。每当此树花开,周边一定会有纷纷扬扬的雪花与之交相辉映。故美其名曰:“雪花神树”。此树花开得越盛、越美,雪花就下得越大、越紧;花开几次,雪花飘几次。而且花谢雪停,非常准时。此等神奇,人间罕见,堪称稀世之宝。
  据村书记龙廷杭介绍:“这棵雪花树的树龄接近千年了,是目前全国发现的树龄最长且最大、最高的雪花树。唐朝诗人张籍在《古树》诗中这样写道:
  古树枝柯少,枯来复几春。
  露根堪系马,空腹定藏人。
  蠹节莓苔老,烧痕霹雳新。
  若当江浦上,行客祭为神。
  这样的树,岂止是行客要祭为神,其实它早就演化为神了,它庇佑着一代一代的地良人消灾减难,安享生活。只可惜,我们来的不是在冬季,无缘面见这一神奇现象。
  拔萃的人
  安静的村庄,闲适的生活,我们总是会联想到“虚无”这样的词语,然而在地良,我们却在“虚无”里发现了很多的惊喜。
  民国时期龙文藻,黔东南州联坛诗人,地良歌创始人之一。他性情温和,天资聪颖,好学上进,对诗、词、歌造诣颇高,他的诗词意味深长,韵味独特,备受当时人们的喜爱。
  北伐回乡的一等功臣龙才铿,1936年,他亲眼目睹国民党地方政府假借推行“新生活运动”,来欺压侮辱少数民族,禁讲侗语,禁唱侗歌,要强迫改变民族习惯,禁止妇女穿裙子,男人剪辫子等行为。他对此极为不满,这年三月,他组织侗民三百余人攻打县城,把仗势欺人的县长谢立午赶走,打开牢房,将关在里边的妇女全部放走,而后,与锦屏的王泽龙组成“贵州抗日联盟救国军”,龙才铿任三团团长,军队到湖南长沙经过改编之后任第八支队支队长,后又改编为独立三十四旅七0一团,随三十四旅开赴抗日前线,守卫上海东战场,成为了浦东战役上的唯一的侗族英雄。
  音乐家龙廷才,六十年代中期从贵州大学毕业的龙廷才在黔东南州歌舞团工作,到职后,他决心走“一专多能”之路。1983年,他创作的歌曲,《苗岭新歌》《我爱侗乡》深受群众喜闻乐见,并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播放,1994年10月获一级作曲专业技术职称,任黔东南州歌舞团创作室主任,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还有诸如国民革命军第十警卫团团长龙才庚、中国远征军抗日英雄龙才坤、国民政府天柱县教育科科长龙武略、国民党某团团长汤克相、革命先烈龙武昌、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师长姚启歌、侗乡才子龙潜锋等,1950年后,地良村更是人才辈出,六十多年来,地良籍在外人员已达150余人,其中地厅级以上干部有3人,博士2人,正科级以上的有40多人,副科级的有60余人。
  一个小小的村庄,竟然有着这么多可圈可点的人物,实为罕见。

  醉人的歌
  被称为南陲歌乡的地良村,人人皆可歌,事事皆可歌,如遇民俗节日,更是满山谷地回响 ,悠悠扬扬的唱得人心欢,听得人心醉。2012年,地良被县人民政府授予 “民族民间民歌传承基地”,可见地良村是一块民俗文化的沃土。
  地良的古歌诞生于清朝嘉庆年间。有独具一格的踩堂歌,有热情好客的祝酒歌,有寓意深远的劝世歌,有谈古论今的参堂歌,有谈情说爱的玩山歌,有一唱三叹的婚嫁歌,有盈盈齐欢的拦门歌,有淡淡风情的筵席歌,有泪珠涟涟的哭嫁歌,有优美独特的上轿歌,有一团喜悦的酿海歌,有深怀远恩的思念歌,有不惧邪淫的正气歌,有别具风情的木叶歌,还有一拳一酒的自由歌。不过最为独特的还算是朗朗上口,后来居上的风韵独特的绝句歌。绝句歌的创始人是地良晚清才子龙贤锋。1947年是他人生当中最不得意的一年了,他曾经为高酿兵役的事被牵连,有家难回,有妻儿不能见面。但在七月初七这一天,他竟然冒险回来了,因为这一天是地良寨一个非常重要的民间节日——土皇节。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的节日,给地良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热闹,龙贤锋懂得一个游戏规则,越是最危险的地方就越安全。他的到来,引起了另一个文人骚客的注意,那就是名震三乡的秀才龙文藻。于是,老友重逢,彼此都想叙一叙离别这么久以来的情谊感受。两人就避开众人一起带着酒与肉,来到了距离地良寨不远的芩抱丘上。抬眼望去,远近的风光尽收眼底,一年来的酸甜苦辣一齐涌上了心头。此时的龙贤锋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就这样,两人就在山巅对唱了起来,优美动人的歌声传去很远,村寨里对歌的人听后就立即追逐围了上来,观看两人的对唱。为了让大家越听越有味,两人就采用古诗绝句里的韵脚来编唱现实,一唱一和,两人一直从天刚见亮唱到太阳落山。后来,在围观的一拨又一拨人中,为了不暴露自己的身份,龙贤锋悄然地离开了山顶,消失在茫茫的暮色之中。一直捱到解放后,这位热情奔放的地良才子才又回到故土。
  2011年,为了纪念这位地良一代歌诗的创造者,地良村文化人汤昌奎出资,在芩抱丘修建了一座歌仙亭,以纪念这位地良绝句歌词的缔造者。我想,在地良,歌仙亭应是山水间一抹浓妆素裹的风景。
  细数地良,除了这之外,更有建于清嘉庆年间的皇上古石桥,桥长8米,高6米,桥头植有千年古树,树盘根错节,有一根从岩石中钻出,顺着桥面铺设的石块下土层延伸到另一棵古树上,宛如一对恋人难分难舍的手,现已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民国、集民族特色和徽派风格为一体的两座龙氏家祠,成为了地良的又一奇异景象,其建筑石木枋上的书画,至今仍为古代书画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瑰宝。立于民国时代的地良小学碑、嘉庆二十年木锥南岳庙碑、地良和龙桥碑以及依山而建,傍水而立的民居无不在默默地述说着地良厚重的历史。而在地良村更是古井众多,如浩寨糖泡井、寅寨登龙井、黄上登闷井、登文登文井、阳山富仁井、松里壕闷井、豪大冲脚井、龙皎圭老井等都是超百年历史的古井,其水质清冽,甘甜可口,成为了滋养祖祖辈辈地良人民的“母亲泉”。我们回程时已是傍晚,村民坐在夕阳里,怡然自得,正在建设的休闲长廊也已现雏形,工人还在加紧施工中,为地良人行歌坐月营造最美的场所。远远望去,恍如世外桃源。



  κ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秀美黔东南

    秀美黔东南

    板块简介:主要是推广黔东南民族特色、黔东南风景、黔东南美食、黔东南民族风俗等。我们的公众号:xmqdn0855

  • 今日主题: 0/全部主题: 4218
  •  发布规则

     热点图文

     最新主题

    客服电话

    4008558597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 8:00-17:30

    客服QQ点击咨询
    关注我们
    凯里人论坛微信公众号(Kailiren168)

    Powered by Discuz! X3.4 技术支持:D盾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nihao163k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