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君柏网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凯里人论坛— 黔东南最聚人气互动交流社区

搜索

"创新休假方式,每月设个黄金周"两会上的旅游话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5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谭仙女 于 2016-7-11 22:57 编辑 <br /><br />      
黄细花代表:建议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 实施精准扶贫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强、带动面宽、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已成为各级政府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近年来,各地政府纷纷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扶贫工作的重要抓手,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了能达到帮助贫困地区脱贫的目标,扶贫应该做到有的放矢,精准扶贫。为此建议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施旅游精准扶贫。

(一)国家扶贫办与国家旅游局组织召开全国旅游扶贫工作座谈会,邀请各有关方面专家学者和有典型意义的旅游扶贫区相关人员参加,总结旅游扶贫工作的经验得失,并将一些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或体制机制方面改革的经验,如广东开展扶贫结对子精准扶贫的经验。

(二)建设国家层面的“互联网+旅游扶贫”平台,开展智慧旅游扶贫,使各地的传统优势产品和传统生产工艺,参与到现代旅游商品的生产加工环节,形成旅游区与贫困区的专业化协助,使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

(三)组建一支由旅游策划专家、研究机构和旅游企业组成的旅游扶贫志愿服务队,利用“互联网+旅游扶贫”平台,为旅游扶贫把脉支招。来源:黄细花微信公众号

黄细花代表:建议每月设立黄金周

世界已进入“旅游时代”,中国13亿人加入这个行列,是世界旅游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事件。每年“十一”和春节两个长假,各景区人满为患,旅游需求“井喷”,是喜更是忧,喜的是国人的旅游意识增强了,忧的是扎堆旅游各大景区难以满足国人的快乐旅游愿望。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我国的带薪休假制度未能得到很好的落实。为了解决带薪休假落实难问题,满足人们对旅游和长假的渴求,建议创新休假方式,每月设立小长假黄金周。
每个月的后三周或前三周上6天班休1天,将这三天留到当月的第一周或最后双休日一起休息,这样加起来每月就有一个5天的(短)黄金周;将元旦、清明、端午、五一节、中秋这些法定节日与短黄金周合并休息,这样加起来每两个月至少有6天的(中)黄金周;如果是遇到这三个节日时,短黄金周分别调至月头与月末休息,前后两个月连接,就有11天;再用同样方法将国庆、春节这两个节与短黄金周合并休息,这样加起来至少有8天的(长)黄金周(如果是遇到这两个节日时也将短黄金分别调至月头与月末休息,前后两个月连接,就有13天的休假时间;尤其是春节这个传统节日,更需要这样合并调整。来源:黄细花微信公众号

台盟中央:复兴“万里茶道”,服务“一带一路”战略
“万里茶道”始于17世纪,它从福建武夷山起,经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向北延伸,然后由东向西横跨西伯利亚,再通往中亚和欧洲各国,是继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后在欧亚大陆兴起的又一条国际贸易通道,也是一条国际黄金文化旅游线路,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内涵和魅力。

“万里茶道”是一条文明交融之路。“万里茶道”时空广阔,具有地域连贯性、人文的包容性、商道的传承性、经贸的外向性,是东西方文明互动的典范,在世界上极为独特和重要。

“万里茶道”是一条思想交流之路。中国茶文化融合了儒、释、道的哲学思想,凝聚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以和为贵”的优秀文化精髓,有很强的包容性、亲和力和凝聚力,是增进和平友谊、促进包容性发展的特别使者。

“万里茶道”是一条文化传播之路。通过茶文化的传播,使中华茶道精神成为增进友谊、合作共赢的纽带,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的润滑剂,为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党中央实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是中国未来加快发展的又一新的高地,必将为我国产业转型、文化传播带来新的历史机遇。2013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将“万里茶道”与新世纪的中俄油气管道并称为“世纪动脉”。链接“一带一路”,复兴“万里茶道”,不仅有利于推动沿线城市经贸合作、文化交流,更有利于促进相关地区工业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文化创意产业、茶产业、现代农业等融合发展。

为此建议:

1、抢抓布局规划。一是将复兴“万里茶道”并轨“一带一路”战略统筹规划,把“万里茶道”起点的闽北,纳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布局。二是联络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参与“万里茶道”申报世遗工程。

2、加大政策扶持。一是加快对接中央《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推出“万里茶道”品牌,促进茶业、旅游、文化、经贸、生态工业及现代农业的跃升发展。二是在基础公共设施、对外通道建设、产业发展,以及财政、土地、税收、金融等方面,实施特殊政策,特别是应依托国家设立自贸区政策优势,探索和实践符合国情的改革发展新路。

3、强化遗产保护。一是对“万里茶道”的文化遗产节点城市和遗产名单进行认定并分类。二是加大“万里茶道”陆路与水路沿线的历史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与抢救力度,对相关文物古迹进行摸底,通过征集、复制等多种方式收集历史遗存,特别是对古驿道、渡口等珍贵遗迹尽快开展修缮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宝贵结晶和财富,同时也是优质的旅游资源,以旅游开发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实现传统乡土文化在当代文化环境中的复兴,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生存的土壤,使其功能得以延续,生命力得以加强,可谓相辅相成、同生共赢。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对接中存在的问题

1.保护力度不够。现有的社会发展状况还无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达成共识。虽然有些地方出台了政策,但是没有与市场对接产生新的经济效益,非遗传承人还是难以维持生计。一些地方政府把申遗成功视为政绩工程,缺乏长期保护传承和发展的规划和措施,很多非遗的保护传承仍处在自生自灭的状态,情况堪忧。

2.开发利用不足。很多地方非遗保护还停留在摸底、申报和审批等基础性工作上,这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利用”存在很大差距。

3.与市场经济对接不够。由于缺乏与市场对接的专业营销平台,众多内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与市场经济相衔接,无法产生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促进旅游提档升级的建议

1.进一步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力度。一是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整体规划,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二是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人才队伍。加强民间艺术的传承力度,培养一批新型的民间艺术传承者。设立再教育基地,对非遗传承人和从业人员进行再培训,举办各种形式、各个层次、各类专业的进修班和高级研修班,使行业内广大从业者通过继续教育,提高素质,跟进潮流,促进创新,推动进步。三是加大挖掘整理力度。将村头田边的文化遗存纳入生产性保护的范畴,同时对传统人居文化、农耕文化和山水文化中丰富的生态思想进行挖掘和弘扬,培育和建设一批具有浓厚乡土色彩和地方特色的文化项目。四是发挥社会民间团体的作用。采取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在资金上适当予以支持,将一些非遗项目以市场招投标的方式交于有能力的民间团体来完成。

2.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旅游中的非遗文化特质。一是借助世界“非遗保护日”等契机,广泛宣传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任务和作用,让非遗资源走近大众,营造良好的文化遗产保护氛围。二是借助媒体加强非遗旅游宣传。加大与主流媒体的合作力度,加大非遗项目的推介。

3.提升非遗品质,走“开发中保护”之路。根据社会发展和大众审美需求,对非遗不断进行适应性调试、创新、完善。

4.加大市场营销策略研究,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实效益。一是可以与民族传统节日相结合。一些地方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传统习俗完整、地域特色鲜明,人民群众广泛认同,可加强传统节日旅游线路推广力度,让游客更多地参与和体验乡土风俗,感受传统节日氛围。二是与文化旅游节庆活动相结合。三是与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相结合。四是鼓励将非遗元素引入旅游工艺品设计理念,积极开发非遗旅游工艺品。五是与当地旅游景区的开发相结合。从而延伸旅游的产业链,极大地提高游客的消费需求。来源:中国统一战线新闻网

朱晓进委员:加快我国红色旅游发展
           红色旅游,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为外在形式,以其所具有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达到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为目的的旅游活动。近年来中央相继出台的《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等文件,支持革命老区发展红色旅游,形成了延安、井冈山、遵义等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红色旅游品牌。发展红色旅游,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目前,我国红色旅游发展尚存在一些问题:

1、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旅游产品单一。当前各地红色景区仅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自身的功能定位,内容重复,多以纪念碑、纪念塔、塑像、展览等为主,彰显特色不够,景点可讲述的多,可观可看的少,展示方式模板化,解说流程格式化,导游员的解说和图片说明难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地诠释红色内容。多数景点不注重拓展业务、延伸功能、建构产业链,难以真正有效吸引旅游者。一些景区虽有增加现有服务内容、提升自身影响的意识,但受制于现有体制及政策规定,且由于缺乏固定的资金支持和囿于人员紧缺,相关业务的开展难以实现收支平衡。

2.品牌效益低、社会知名度与其历史地位不相匹配。目前的红色旅游活动多与政治学习相关,因而客源的文化程度、年龄、职业、区域结构有一定的局限,在文化程度上多大专以上的知识分子,少普通群众;在年龄上,多青壮年,少中老年及少年;在职业上,多事业单位的学生、教师、公务员、军人,少工人、农民和自由职业者;在区域上,多国内,少国外,多城市,少农村。所有这些,加之红色景区的红色文化氛围没有得到应有的渲染,影响了红色旅游的社会效益,其教育功能因此受到限制。即使是5A 级的红色旅游景点,接待人次也主要集中在节假日,客源利用率低,游客停留时间短,旅游业效益不高。

3.景点分散、整体关联度低,景区规模示范效应不强。红色景区多以类似主题进行独立展示,布局较为分散,即使是纯粹的红色旅游景点,相互之间的联系也较少,各景点主题不突出、特色不鲜明,展示内容、解说环节千篇一律,较为单调,对游客尤其是社区居民的吸引力不足。此外,红色旅游景点与其它地方特色旅游景点,如生态旅游、人文风俗、历史遗迹等为主题的旅游景区间的关联、融合度较低,难以形成旅游文化的整体效应。

4、景区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不便、基础公共设施落后且不完善等因素是目前制约着各地红色旅游景区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各地红色旅游景区的吃、住、行、游、购、娱等需要的综合配套设施建设和服务的不完善问题比较突出。

针对发展红色旅游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建议有关方面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宏观指导与协调,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以增强市场竞争力。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分布全国各地,归属及体制各异,目前缺乏有效的统一管理及调度,亟须进行协调与整合,形成有序发展的大格局。可以通过串联主题,组合全国范围内关旅游区(点),定制独特旅游路线,形成特色旅游产品。同时,也可以考虑将一些红色旅游景点分布较为集中的城市串联起来,与其他人文、生态旅游产品相结合,形成红色大文化旅游线路。

2、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对红色旅游基础建设的投入。发展红色旅游不仅是政治工程,也是文化工程、经济工程,必须依靠政策扶持。应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对免费开放场馆进行经济补偿机制,重点加强旅游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除了政府财政加大投入外,也要鼓励企业和个人公益捐款方式加入到红色资源保护和传承中来。要研究制订鼓励红色旅游开发政策,在税收、用地等方面给予投资者优惠。研究制订奖励政策,对开发红色旅游的企业、旅行社等给予奖励。把红色旅游宣传作为公益宣传,加大宣传力度,推动形成全社会关心红色旅游发展的浓厚氛围。

3、优化旅游产品,提升品牌运作管理能力,完善产业链条。在红色景区免费开放和资金来源单一背景下,可以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将多种类旅游资源有机结合,构建多层次的产品结构,如将红色旅游与商务会展、青少年夏令营等组合起来,以此促进单一的红色教育功能向多元综合性的教育、修身、养性、养生功能转换;可以尝试以展馆作为核心载体拓展延伸产业链,将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有机衔接起来,实现思想教育与产业经济效益间的互动;可以尝试将延伸产品打包组建专门的服务公司,集中、有序管理现有服务性工作,并以之为载体,发展延伸产品,如提供观光交通服务、形成纪念品销售场所等。

4、强化业务管理,提升景区景点的陈展水平。要适应社会文化生活的新特点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加大资助力度和工作力度,不断探索、改进陈列展览方式,通过实物、照片、图表、模型、绘画、雕塑、景观等多种形式以及声、光、电等科技手段,努力提高景区景点基本陈列水平,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吸引更多的人参与红色旅游,更好地发挥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功能。同时要加强对管理人员尤其是讲解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水平,并构建常规且具有对应性的考核评价机制以体现其管理、服务的成绩和效果。

5、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人参与红色旅游。近年来的实践说明,随着红色旅游的发展,不仅大量党政干部、大学生和未成年人去红色旅游景区(点)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大批国内外游客也对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充满好奇心,这一潜在的大市场有待我们去进一步挖掘、开发。为此,要进一步加大对红色旅游的宣传,使更多国内外游客参与红色旅游。

2016年1月27日,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发布,其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有规划地开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驾露营、户外运动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农家乐和民宿迎来了又一轮的发展契机。根据国务院此前出台的乡村旅游提升计划,到2020年,全国将发展300万家农家乐。据悉,目前全国农家乐已超过190万家,民宿4万多家。

相对于大中型旅游酒店和旅游度假区,农家乐和民宿的特点往往是紧靠乡镇旅游,走的是“小而美”路线。这一特点让二者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无法忽视的问题。例如,不少农家乐安全卫生状况堪忧,环境污染问题突出,人文内涵不足,服务水准低下;民宿发展则还面临如何保护乡村地景风貌,丰富当地人文内涵的课题,以及设计、经营水准参差不齐等问题。

如何面对和改善上述问题,使其成为我国旅游市场可持续发展的鲜活生力军?全国政协委员朱鼎健建议,由国家旅游局牵头编制推行农家乐、民宿综合评定的国家标准。

朱鼎健说:“目前,农家乐和民宿这种旅游业态在我国方兴未艾。但是,在全球范围内,欧洲、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民宿发展已经积累了较成熟的经验。在经营准入和监管、经营方式、服务规范等方面,建议要吸取他山之石,使我国旅游业数量庞大的农家乐和民宿真正走上小而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目前我国旅游业的国家级综合评定标准体系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针对景区设置,最高标准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此外还有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评定;二是针对饭店/酒店设置,最高标准是五星级酒店,此外还有绿色旅游酒店的评定。但对于相对小微却又遍地开花的农家乐、民宿,还非常缺乏综合性的质量评定规范和标准,尤其是国家级的标准存在空缺,这种标准管理上的“抓大放小”不利于整体旅游业的上质量、上水平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朱鼎健提出许多具体的建议:

一是借鉴已经成熟推广的有关度假区和旅游酒店的质量等级评定国家标准和商务部出台的行业标准《农家乐经营服务规范》,参考四川、浙江、福建等农家乐、民宿发展较好的地区已出台的地方标准,再综合《星级酒店评定标准》和《绿色旅游饭店标准》等,由国家旅游局牵头起草,分别编制农家乐和民宿的综合质量评定的国家标准,特别是包含质量等级划分和评定标准,以此鼓励一大批优秀优质、广受游客欢迎的品牌农家乐和品牌民宿的发展。各地方还可结合本地实际,对国家标准进行细化。

二是建议编制农家乐、民宿的国家标准须着重体现“绿色标准”。农家乐、民宿所传达的是山水田园,悠悠乡愁的生活情调,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注脚。所以,在等级评定中,“绿色权重”要占显著份额。要禁止各种排放对空气、土壤、水的负面影响;提倡采用清洁能源的设施、设备和环保型材料;强调公共环境与社区参与、社区共建;鼓励生物多样性、古树名木保护等针对景观、生态和自然资源的保护,维护景观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三是鼓励成立地区性的农家乐、民宿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担当监管、行业指导的责任。在这方面可具体借鉴法国的民宿联盟和台湾的民宿协会。例如,法国民宿联盟可直接依据标准对民宿进行等级划分,经营者们不仅拥有了一个良好的技术支持及交流平台,还可以通过申请入会以获得政府的资金补助。

四是健全行业培训,推行持证上岗机制。农家乐和民宿存在多年,有些地区的地方管理标准也相继有出台,但是服务水准仍饱受诟病。究其原因,由于很多都是小微项目,培训落后,导致从业人员素质较低。为提升这些旅游业态的整体水平,政府或行业协会可借鉴导游证之类的从业资格证考评机制,要求民宿、农家乐的核心岗位从业者须通过考评获取上岗资格证,并定期进行人员资格复审,保证从业人员的素质。政府或行业协会可借助职业技术类学校等平台,开展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来源:中国青年网
杨多良委员:建议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纳入中央财政重点支持

近年来,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旅游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的有关部署,统筹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与旅游爆发式、井喷式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厕所、游客中心、景区道路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滞后,与人民群众出行的便利化、舒适化需求差距明显。

此次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杨多良建议,应明确界定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范围。从支撑旅游业发展和促进旅游消费的角度看,旅游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旅游综合交通运输设施、旅游接待宾馆、娱乐环境设施、餐饮购物环境设施、智慧旅游设施、重点景区景点道路、标识系统,以及供水、供电、通讯、厕所、垃圾和污水处理配套设施等。在此基础上,要明确旅游基础设施的公共服务性质,细分公共投资与社会投资的范畴,压实政府公共投资的职责。

此外,还要明确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由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同实施。这是《旅游法》赋予国务院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职责。国家层面,区分东部、中部和西部等区域,分类指导,给予支持。特别是要加大对连片特困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由中央财政安排专项,重点支持属于公共投资建设的旅游基础设施,同时整合资源,在规划、土地、审批等方面开辟建设绿色通道,与地方政府共同还欠账、补短板。如果当前还仅从财权、事权分配的角度出发,依靠地方政府投资旅游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全国各地特别是像安徽这样还有31个国家、省级贫困县的经济不发达地区,很难解决制约旅游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问题。对于非公益性的旅游基础设施,如旅游景区、饭店宾馆等,可以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围绕旅游交通体系建设、旅游厕所、停车场、乡村旅游发展、智慧旅游发展等,组建“旅游基础设施工程包”,纳入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大盘子”,在“十三五”期间,分步实施,梯次推进,一年解决一至两个问题,至2020年,基本解决旅游基础设施欠帐问题。来源:合肥网

霍震霆委员:呼吁北京多点“古都味儿”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香港奥委会主席霍震霆3日下午在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前对记者表示,北京应该借助举办冬奥会契机强化“古都味儿”,多一些传统建筑,向世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霍震霆说,2008年奥运会是奥运历史上最好的一届奥运会,北京在承办这种大型运动会方面已经有足够的经验。现在最应该思考的是2022年冬季奥运会办完之后会给当地留下什么。霍震霆表示,他希望冬奥会举办之后会给当地环保以及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带来积极影响。 霍震霆还表示,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都,但是很多古老的元素看不到了,在配套方面希望能多一些传统的建筑,更好地弘扬中国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来源:新华社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秀美黔东南

    秀美黔东南

    板块简介:主要是推广黔东南民族特色、黔东南风景、黔东南美食、黔东南民族风俗等。我们的公众号:xmqdn0855

  • 今日主题: 0/全部主题: 4219
  •  发布规则

     热点图文

     最新主题

    客服电话

    4008558597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 8:00-17:30

    客服QQ点击咨询
    关注我们
    凯里人论坛微信公众号(Kailiren168)

    Powered by Discuz! X3.4 技术支持:D盾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nihao163k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