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君柏网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凯里人论坛— 黔东南最聚人气互动交流社区

搜索

丝路纸道 | 云上丹寨:当造纸搭上旅游快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18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谭仙女 于 2016-7-11 22:42 编辑 <br /><br />
? “丝路纸道”第三站:
贵州丹寨

丹寨石桥盛产用构皮做的白皮纸,曾经家家户户、祖祖辈辈造纸,90年代以后受机制纸冲击,一度面临无人传承的危境。近几年,丹寨政府力推旅游和造纸的结合,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带来购买力和传播,越来越多的纸品,如迎春纸、贵纸、花草纸等被开发出来。2015年,苗寨通了高铁,进进出出更加便捷,石桥造纸也搭上旅游产业的快车,重焕生机。

丹寨石桥

石桥造纸——王兴武
贵州湿冷,王兴武总是缩着肩,显得短小精干,说话用力,气势如虹,一看就是急性子,快人快语。


坚持下来以后,机会越来越多。书画家何家英一直在全国物色优质的皮纸,王兴武造的皮纸被相中,2013年7月跟随中国美术考察团去日本考察造纸。说起这段经历,王兴武眉飞色舞:“我一个笔都不会拿的文盲,居然能以画家的身份参与。如果说我是造纸的,肯定就不能进了。”日本人的保密做得非常严,进门先收相机和手机,核心的都看不到。问王兴武中日造纸的最大差别,他淡淡地说了句:“日本有现代化的设备辅助”,别无多言。
看完日本造纸,见过世面的王兴武说:“我们还在原始社会,纸张的层次达不到。”干劲十足的他并不灰心:“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把石桥造纸产业化,前提是做到日本纸张的高度。吹个大饼没用,要靠市场来认可。”

纸本与苗族蜡染的巧妙结合

石桥造纸——潘老三
与王兴武不同,学过画画的潘玉华,人称潘老三,是一个文人型的造纸人。家里祖祖辈辈造纸,受爷爷嘱托他拿起了抄纸帘。“不然按我的性格,让我静下心来做纸很难”,听潘老三轻声细语,思量他到底什么性格。

在石桥造纸衰落的时候,潘老三短暂离开过造纸。如今丹寨政府力促造纸与旅游结合,他回归造纸,承包下丹寨文化长廊中的古纸馆,尝试用体验消费带动造纸。

?

话唠丹寨模式
除了潘老三和王兴武,现在造纸人普遍有创新的意识和危机感。造纸艺人的创新更多表现在纸品的创新,可能是原纸的改良,比如迎春纸;也可能是纸的设计衍生品,比如折纸包。丹寨区别于其它造纸点的最大特点在于,政府力量的介入,结合造纸与旅游,在造纸产业的创新上下了硬功夫。机遇与挑战相生相伴,政府的引导是关键。

高铁离去的路上,丹寨又雨。云雾之中,“丝路纸道”考察团再一次陷入沉思:当跨界成为一种普遍思维,除了旅游,造纸产业还有哪些可以拓展的空间。
(部分图片来源于Kateryna Bugayevska、余建荣、雷虎)




  け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秀美黔东南

    秀美黔东南

    板块简介:主要是推广黔东南民族特色、黔东南风景、黔东南美食、黔东南民族风俗等。我们的公众号:xmqdn0855

  • 今日主题: 0/全部主题: 4218
  •  发布规则

     热点图文

     最新主题

    客服电话

    4008558597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 8:00-17:30

    客服QQ点击咨询
    关注我们
    凯里人论坛微信公众号(Kailiren168)

    Powered by Discuz! X3.4 技术支持:D盾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nihao163k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