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07 [url=]秀美黔东南[/url]
辉煌六十年 秀美黔东南
距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建州60周年
庆祝活动 还有16天
简介: 黄平泥哨产自且兰古国——旧州。是以当地优质黄泥做基本原料,通过纯手工艺搓捏成型、木屑锻烧、上色涂油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 其题材广泛,有飞鸟走兽、蝶虫蛙鱼、家禽六畜等。色彩一般以黑底点红绿为主,兼杂黄、白、蓝等色。近似当地苗族妇女的紫色衣裙和刺绣花块,最负盛名的泥哨题材为中国民间传统的十二生肖图案。泥哨造型注重动物头部特征,强调神似形略,形成夸张变形的艺术风格。每个泥哨下部均留有一个吹气孔和一个回气孔,能吹出清脆悦耳的声音。黄平泥哨形式多样、色彩丰富,具有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与极高的收藏价值。亦是馈赠亲友之佳品。 黄平泥哨是流行在黄平一带的苗族民间玩具,系黄平县石牛寨苗族泥塑艺人吴国清在传统泥俑、陶俑基础上,创新发展起来的小型彩塑泥捏,至今已七十余年历史。
制作方法:
黄平泥哨又名“泥叫叫”。制作方法是,先将白泥和好,反复摔打后,根据制作者的艺术构思与丰富想像,手捏成型,再用制哨棒开哨后,置炉窑中烧制。出窑后,用水粉颜料给以彩色纹饰、图案,最后罩以清漆,使之光滑生亮。造型以动物形象为主,有牛、羊、鹿、鸡、青蛙、穿山甲、孔雀、锦鸡等达百余种。颜色多是黄与紫、红与绿、黑与白等对比色,色彩丰满,对比强烈。黄平泥哨题材广泛,除根据儿童喜好,取材于飞鸟走兽、蝶虫蛙鱼、家禽六畜外,亦有部份神话人物。泥哨造型注重动物头部特征,强调神似形略,形成夸张变形的艺术风格。哨体下部均留有回气孔,能吹响。泥坯入窑煅烧后着色,一般以黑底点红、绿色为主,兼杂黄、白、蓝、紫等色,近似当地苗家妇女的紫色衣裙和刺绣花块。近年来,黄平泥哨多次出国展出,品种已发展到100种,每年有数十万个泥哨销往省内外。 独特魅力:
黄平泥哨不同凡响的地方,首先表现在其造型千变万化。其中,有飞鸟走兽类,有家禽大畜类,有鱼虫蛙蝶类,还有神话人物类。有的哨体大如拳,有的哨体小似李,朴拙可爱,生动传神。在造型艺术处理上讲究形似,注重夸张,“十分狮子七分头”,突出动物头部特征,身子捏塑很随意。泥哨尾端均通以吹孔和回气孔,能吹出清脆的声音。黄平泥哨目前已有150多个品类,仅虫类泥哨就不下50种,在生活中令人生厌的毛毛虫之类,经过艺人的处理也变得讨人喜欢。同一类的泥哨都有很多不同形态的变化。如虎哨就有卧虎、跳涧虎、下山虎、怒吼虎、扫尾虎、扭头虎、打撑虎、滚地虎等多种。
黄平泥哨不同一般还表现在色彩上,其色彩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艺人在着色时,采用重彩浓绘,色彩运用注重对比,使泥哨看起来鲜艳醒目而又不失厚重富丽。奇妙的是,有人发现泥哨的整体色调,十分近似于当地苗族妇女的刺绣用色风格。这一特点,被称之为地道的苗族民间色调。 随着黄平县旅游业的开发及发展,为泥哨注入了新的生命,现在,泥哨已成为黄平县最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深受广大旅游者的喜欢,曾在西安、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地展销,均被抢购一空,也多次出国展出,被国内外各级博物馆、艺术馆广泛收藏。彭冠杰先生在《咏黄平泥哨》中说道:“泥哨俏形怪有神,妙音悦耳又怡人。牛如负轭耕田野,马似脱僵闯路程。大吠羊鸣鸭嘎嘎,龙吟虎啸鸟嘤嘤。行销世界腾身价,巧制于今更出新。”我国着名民间美术研究专家李木松先生称黄平泥哨为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是国内独一无二的。从事世界民间美术研究的法国专家吉莱姆夫妇,曾专程来黄平把泥哨带回法国展出,作品在巴黎展出后,观众称之为绝妙之作,2005年黄平泥哨已被国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黔东南建州60周年庆祝活动宣传片
动动手,为黔东南民族节日投票,为黔东南美景点赞,为黔东南美景转一个!有什么想法,可在微信右下方“留言”告诉我们……
您想每天收到这样的文章吗? 点“秀美黔东南”可一键关注哦↑ 这里是秀美黔东南公众微信号:xmqdn08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