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君柏网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凯里人论坛— 黔东南最聚人气互动交流社区

搜索

“北侗旅游第一村”的三门塘,藏着一场惊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15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神奇壮观的古建筑,歌功叙事的石碑群,
财门艺路的民居,多姿多彩的树文化,
别具一格的水文化,历史悠久的石文化,
气势雄伟的宗祠文化,历史与现实、
自然与社会缠叠,侗文化与汉文化完美结合,
无不是走进三门塘的理由和到过三门塘的印象。


三门塘村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清水江边一个古老的侗族村寨,
位于天柱县坌处镇,
距镇政府所在地1公里,距县城40公里,
省道公路穿寨而过,
全村16个村民小组,362户1559人。


全村分为三门塘、三门溪、
喇赖、乌岩溪4个小自然寨,
聚居着侗苗两个民族的19个姓氏。
三门塘村是当地著名的黔东四十八寨之一,
历史上也早有记载。
5000多年前,严、谢、王三姓
从湖南迁入此寨,
各立门户,故称“三门塘”。
又传是寨中东、西、南三面各立有寨门,
所以叫做“三门塘”。


明朝末年,
靠水上运输富裕起来的三门塘人
便捐资创建义学,普及汉文化,
教化乡民,兴修庵院宗祠,
民居亭榭,修路架桥,开创渡口,
并开场赶集,设木行、
肉摊布店、米铺百货、饭馆旅店。
三门塘最繁盛时期形成了
由五条主街巷和众多民居、商号、
店铺、庙宇、桥梁、码头等组成的
典型的水运商贸集镇。


三门塘村历史悠久、文化厚重、
民风古朴、碑刻众多,
有“北侗旅游第一村”、
“清江瑰宝侗寨明珠”之美誉,
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其中尤以多姿多彩的木文化、
别具一格的水文化、
历史悠久的石文化最为迷人,
堪称北部侗族方言区露天民俗博物馆。


三门塘的桥多达百余座,
堪称桥梁博物馆,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三门塘现在还有泉井十多眼。
三门塘自古盛产林木,
也曾为木材集散地,
为造就多姿多彩的树文化奠定了基础。


清代至民国,各路外地木商结帮联袂,
纷至沓来,征购伐木;
为接待各路木商,
三门塘当时建有二十多家木行,
各家木行除为外地木商采购、扎排、放排外,
还为其提供食宿方便。
各方制有特殊“斧”记,凭记经营木业;
仍清晰可见“同兴”、“德大”、
“顺德”等数十种“斧”记痕迹,
不失为三门塘多姿多彩的树文化的珍贵记录。


在三门塘村,村里内外的道路都用青石铺蔓,
或用卵石镶嵌,有的一直修到半山腰,
石板路整齐划一,光可鉴人,
忠实的记载了三门塘的历史沧桑,似水流年。


许多石板路旁建有粗犷石栏,
安置长条石凳,经历数百春秋,
依然完好无损,
三门塘的民居从外形看,有两大类,
吊脚楼与四合院,
四合院当地人称印子屋,
多为经营木行发财的大户人家所建,
深受汉文化的影响,
原有五十多栋,现存二十八栋。


四合院的木雕、石雕和彩塑、
彩绘极为讲究,内容以龙凤、麒麟、
八仙及福禄寿喜之类吉祥图案居多,
门窗装修也很有特点,
文化内涵相当丰富;层层垒砌的基石、
上了年头的青石板,以及石制的栏杆,
配上木制的老房子,显得非常古朴。
这些建筑既有侗文化的特点,
又有汉文化的风格,
是侗汉文化交融在建筑文化上的具体体现。


三门塘原有二十四姓,今存十九姓,
其中,以王、刘、吴三姓人口居多,
王、刘两姓建有祠堂,迄今基本完好。


王氏祠堂称太原祠,始建于乾隆年间,
牌楼上部浮雕九棵大白菜,
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
王氏村民自称其祖原为太原琅琊望族,
故将宗祠命名为太原祠。


由王氏宗祠右转即是刘氏宗祠,
刘氏宗祠是一精美的哥特式建筑。
宗祠正前面壁上浮雕彩画层层叠起。
大门两侧各有三根凸起的假柱直插檐顶,
假柱每节骨段上均为塔楼式装饰。
各层假柱之间又有圆顶假窗或圆顶真窗。
左右两侧还各塑有一口洋式大钟。
面壁两侧檐脊上,浮雕有动、植物。
构思奇巧,工艺超群。


三门塘的碑刻有三大特点,
数量多,体量大,保存完好;
据不完全统计现存各种古代碑碣三百余通,
主要为设渡碑、造船碑,架桥碑、
铺路碑、建庙碑、掘井碑、
办学碑、修墓碑等等,
一个占地仅八平方公里的少数民族村寨
竟拥有数量如此之多的古碑,
这在贵州绝无仅有,在全国也罕见。
作为石文化的精华,


三门塘的古碑堪称一幅卷帙浩繁的石头书。
凭栏观渔火,倚窗赏江月,
举杯邀宾朋,米酒胜茅台,
席尽人不散,侗歌留仙姑,
昨日声可寻,石碑传千秋。


三门塘这个被文物专家美誉
为明清时期的小上海,
是一本读不完的书,是一个猜不透的谜。


明清时期,有人寄信到三门塘,
只需在信封上写明苗河三门塘某某某收,
就会准确无误的寄到,
三门塘的怕痒树、女儿井,刘氏宗祠牌楼上
的几十组字母及离奇的彩绘时钟,
王氏宗祠牌楼上的大白菜雕塑等等,
至今仍是不解之谜。
令四海游客流连忘返,
令文人墨客追思遐想。


三门塘村民风淳朴,
村民团结互助,亲如一家。
尤其是好客礼宾,那份待客的深深情谊,
浓得划不开抹不掉。


三门塘村口的几道拦门酒,
把侗家待客的热情,盛满在酒盅里,
让客人未饮先醉;
几种用料不同的侗家油茶,
让远道而来的客人既解渴又充饥;
自制腌肉、腌血,香味四溢,
让早已尝遍南北肴馐、
山珍海味的客人称赞不已;


身着民族盛装的妇女们热情洋溢的劝酒歌
,唱得客人如醉如痴;
送别时,歌场响砌清水江两岸,
客人走了好远,
还有袅袅江风送来难舍贵客、
热情欢迎的歌声。   


三门塘,
2009年1月
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村寨。
2011年9月,
又获“贵州最具魅力民族村寨”,
2013年
被国务院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9月
被国家民委列入“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2013年2月,
贵州省重点水电工程——
装机42万千瓦的白市水电站顺利下闸蓄水后,
高原变平湖,溪流变港湾,
当地生态旅游迎来新契机。

因为有旅游拉动消费,
三门塘村涌现出养殖专业合作社4家、
特色种养殖大户10家、旅游小百货店8家,
村民李兴姜的婆婆谢凤梅
早在2003年9月就到当地工商部门注册
创办了三门塘第一家农家乐,
以接待八方游客。
几年来,接待了很多省州领导,
还有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摄影师等。
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让
这本身“以歌养心、以饭养身、
以民族舞蹈爽精神”的侗家人
更是充满朝气与活力。


到了三门塘,可访古探奇,
观赏侗族人民的建筑文化,
又可领略当地的民族风情还可作客农家,
享受民间舒适恬静的农村生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秀美黔东南

    秀美黔东南

    板块简介:主要是推广黔东南民族特色、黔东南风景、黔东南美食、黔东南民族风俗等。我们的公众号:xmqdn0855

  • 今日主题: 0/全部主题: 4218
  •  发布规则

     热点图文

     最新主题

    客服电话

    4008558597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 8:00-17:30

    客服QQ点击咨询
    关注我们
    凯里人论坛微信公众号(Kailiren168)

    Powered by Discuz! X3.4 技术支持:D盾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nihao163k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