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君柏网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凯里人论坛— 黔东南最聚人气互动交流社区

搜索

苗族传统村落制布工艺的活态传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29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贵州省黔东南州苗族村落的传统制布工艺能够在现代化浪潮中得以保留延续,源于村民一直在坚持的大规模制布生产,是一种活态的传承模式。所谓活态传承,即该工艺不同于固化在博物馆中缺乏社会内容的藏品,而是真真切切的存在于苗族村落众多村民的日常生活中。那么为什么操作繁琐的手工制布工艺还没有被工业时代的机器生产取代?
“洗布”工艺需求,传统只有在被现实需要才能传承下去。传统手工艺品也只有在被需要的情境下才能保留,无论这种需求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传统节日,传统服饰,民族文化认同恰好提供了对手工制布的需求,对当地姊妹节最正宗的认同决定当地人必过姊妹节,姊妹节必须要有苗族盛装,而苗族盛装的原料就是手工布,这就营造了当地人对于手工制布的内部需求。同时,当地另一项传统手工艺品——苗族刺绣由于其图案精美,民族特色明显渐被外人知晓,这就带来一定的外部市场,而对刺绣的需求可以直接作用于对刺绣基底——手工制布的需求。晒布环节不可替代性,工业机器生产未完全取代手工制布还源于其不可替代性,手工制布中繁琐重复的“染布—晒布—洗布—锤布”工序,以及当地特有的染布原料(水牛皮,草木灰等)决定了其生产过程难以实现工业化。尽管,我们可以看到制布流程中可以实现工业化的锤布环节已经被村民家户当中一架架锤布机取代,但是大规模、批量化的机器生产依然遥不可及。当地人在“打布”,目的是使布料具有很好的光泽这种打布机器在当地人的家中很普遍传统是动态的,是在不断发展的历史中不断传播和吸收东西,传统要想活态的传承下去,就必须满足现实需要,通过重构自身为社会服务,苗族传统制布从过去为自家自户制作盛装提供原料,到现代为生产合作社,外乡人提供手工制布。这种传统手工艺保护模式实际上是一种生产性保护,通过生产、流通、销售将手工艺品转化为商品,产生经济效益,使传统手工艺在实践中得到良好的保护与传承,实现手工艺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的良性互动。制好的成品布穿着自制的布料制成的盛装的苗族女性内容编辑:村委会小编ZH、WHJ图文原创: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秀美黔东南

    秀美黔东南

    板块简介:主要是推广黔东南民族特色、黔东南风景、黔东南美食、黔东南民族风俗等。我们的公众号:xmqdn0855

  • 今日主题: 0/全部主题: 4218
  •  发布规则

     热点图文

     最新主题

    客服电话

    4008558597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 8:00-17:30

    客服QQ点击咨询
    关注我们
    凯里人论坛微信公众号(Kailiren168)

    Powered by Discuz! X3.4 技术支持:D盾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nihao163k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