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君柏网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凯里人论坛— 黔东南最聚人气互动交流社区

搜索

苗族清明时节知多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3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相传晋文公为了纪念“割肉奉君”的介子推,将清明前一天定为寒食节,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又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所以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让我们一起看看小仙故乡苗族清明的民俗、民食吧。

清明至 苗族
苗族是最早的稻作民族,在上古时期就种植水稻,在原始社会,苗族人以树叶为衣,以岩洞或树巢为家,以女性为首领,后逐渐从母权制过渡到父权制。


清明风俗
民食:苗族保留了寒食节只吃寒食的传统,在清明当天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所以苗族人在当天家家户户都食青团。


民俗:苗族先祖蚩尤,与炎、黄祖先齐寿,蚩尤部落繁荣时期盛行的以牛祭祖习俗,沿袭迄今,并逐步演化成为苗族今天的清明祭祀习俗。按照苗族人民的传统理念,苗年团聚欢庆,表达的是对健在长辈的孝敬之情;而清明聚族祭祀,表达的是对已逝先人的缅怀之情。因此,苗族人民认为,苗年不回家,是对在世老人的不敬不孝;而清明不扫墓,那是对自己祖先的不敬不忠。

苗族清明祭祀活动分为三个等级,即牛祭、羊祭和猪祭。牛祭属于举族大祭,一般遭遇自然灾害和战争动乱之后,用牛祭的方式,将全族人聚集起来,这种大型祭祀活动的结果,是区域“依直”的确立。羊祭属于宗姓祭祀,大凡逄十,苗族宗姓都要举办一次祭祀活动,祭祀共同的祖公,以增强宗族团结。猪祭属于家庭祭祀,在正常年景,苗族家庭每年清明节都要用腊猪头祭祀自己的先辈,表达缅怀之情。

清明时节


清明时节,每个民族借祭祀踏青,思乡怀旧,求新护生。清明之后,杨柳青青,四野明净,自然界一片盎然生机。借清明这些传统民俗带来的文化魅力,提醒当代的我们不要忘记传统,要将我国这种节令文化特色继续传承下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秀美黔东南

    秀美黔东南

    板块简介:主要是推广黔东南民族特色、黔东南风景、黔东南美食、黔东南民族风俗等。我们的公众号:xmqdn0855

  • 今日主题: 0/全部主题: 4218
  •  发布规则

     热点图文

     最新主题

    客服电话

    4008558597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 8:00-17:30

    客服QQ点击咨询
    关注我们
    凯里人论坛微信公众号(Kailiren168)

    Powered by Discuz! X3.4 技术支持:D盾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nihao163k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