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夏天到了,小龙虾又要成为各地食客的心头好,这种欲罢不能的吮指滋味你喜欢吗?关于小龙虾的一些信息你了解吗?
自从入夏以来,小编的朋友圈已经被龙虾霸屏了。
而小龙虾霸屏的原因,你懂的,因为有一群吃货好友。
而且,小龙虾又有了一个新的闪亮外号—— “ 社交神兽 ”。 所以,小龙虾几乎成为盛夏聚餐、夜宵外卖的不二选择。 然而,近年来一系列新闻却让很多吃货开始担心小龙虾的食品安全问题。
什么情况?食用小龙虾可能会导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别慌别慌,看看专家怎么说。 其实这样的案例,在国外早有报道。在1924年,在波罗的海沿岸哈夫区报道了有因食用水产品导致的不明原因的横纹肌溶解,表现跟国内的案例很相似,从而被命名为“哈夫病”。哈夫病是一类原因不明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世界各国均偶有发生,一般是吃水产品后24小时内发病,除此之外没有明显的规律。
其实,除了吃小龙虾,吃海鱼、淡水鱼都出现过类似案例。近年来,南京等地也陆续散发出现了食用小龙虾至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病例。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什么?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指一系列影响横纹肌细胞膜、膜通道及其能量供应的多种遗传性或获得性疾病导致的横纹肌损伤,细胞膜完整性改变,细胞内容物(如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小分子物质等)漏出,多伴有急性肾功能衰竭及代谢紊乱。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病因有哪些?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病因多种多样,除了食用小龙虾,还有很多原因可能引起横纹肌溶解。其中过度运动(如跑马拉松)、中暑(军训最多见)、药物(如他汀类)等相对报道较多,另外,感染、炎症、某些代谢性疾病和遗传性疾病也会导致横纹肌溶解症。 
患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症状有哪些呢? 常见症状有:肌肉的疼痛、压痛、肿胀及无力等、发热、全身乏力、少尿、无尿、尿液呈酱油色等。
小编提醒:如果出现以上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并且建议主动向医生说明近期有小龙虾食用史。
关于小龙虾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原因,众说纷纭,比如有洗虾粉是元凶的说法,也有小龙虾可能是遭遇污染,携带了某种有害物质的说法,但是,迄今为止,尚未找到关于小龙虾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明确原因,请大家不要相信这些谣言。
但是,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检测结果表明:野生小龙虾较养殖小龙虾导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发病概率更高,建议大家谨慎食用野生小龙虾。
什么人不适合吃小龙虾?
小龙虾是一种高蛋白实物,所以可能胡引起异种蛋白反应,因此一些过敏体质的人就不适合使用小龙虾。另外小龙虾的嘌呤含量很高,所以有痛风症状的人群不宜食用小龙虾。
如何挑选小龙虾?
从外型上分辨,正规渠道养殖的小龙虾形状完整,大小均匀,头和躯干的比例差不多是1比1。小龙虾全身颜色很干净,呈现红亮干净的状态。如果是干净水质养殖的小龙虾腹部的绒毛和毫毛都是清洁整齐的。
小龙虾的重金属怎么办?
经过科研人员的调查发现,小龙虾身体中重金属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我们不会吃的虾鳃、内脏和虾壳中,肌肉中的含量几乎为零。
吃小龙虾的秘诀?
一定要去掉头,鳃和虾线,这样可以避免重金属和一些泥沙之类的杂质。最重要的事情是,吃小龙虾应该用使用“徒手剥壳”的绝技,因为吃小龙虾,那最后吮吸手指的时候,才叫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