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7 [url=]秀美黔东南[/url]
辉煌六十年 秀美黔东南
距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建州60周年
庆祝活动 还有26天
巫沙村坐落在剑河县南哨乡东面10公里,距县城84公里,海拔为480至500米的小山岭,全村226户1192人,苗族占全村人口的90.78%。巫沙村护寨林古木参天,吊脚木楼依山而建、层层叠叠,组成一个完整的传统民居群,掩映在古树林中,整体风貌协调统一,南哨河从西侧由南向北流淌,河水环绕着村子的西、南、东南三个方向,水边码头拾级而上,穿过护寨林直通寨内。村寨四周植被良好,青山环抱,环境优美,民风醇厚,是民俗采风和摄影爱好者的理想去处。2013年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巫沙苗寨现址原为一片大森林,先民原居住10里外的巫哨溪,在生产劳动时听到森林里有秧鸡叫,便断定森林里面有水泽,经实地踏勘,发现里面是一个斜伸的小山岭,而且有水源,更适宜于居住,于是由巫哨溪迁于此地。最早迁入户为余姓和龙姓,其它姓氏相继迁入。据考,杨姓从江西迁入,都姓从都匀迁入,金姓由镇远迁入,付姓由章汉迁入,罗姓由看牛坪迁入。清乾隆前该寨隶属情况无考,之后,隶属革东王开甲土千总;民国时期,属南哨乡第三保。解放后,1951—1952年隶属南哨乡;1953—1956年隶属反排乡;1957年并入南哨片;1958—1961年隶属柳川人民公社返排管理区;1961年恢复区建置,隶属柳川区(一区)返排人民公社至1984年5月;1992年“撤区并乡”后,隶属南哨乡。 传统习俗和传统技艺传存完整,服饰、刺绣、宗教信仰、建筑技艺、苗族飞歌、情歌、酒歌等一直沿袭下来。每家都有木制织布机。闲时,苗家妇女或纺丝织布,或制绣做衣。
民居建筑以木制吊脚楼为主,有180余座穿枋结构吊脚木楼,悬山顶、小青瓦盖顶,窗口装饰有木格花;传统节日主要有“二月二祭桥节”,“ 牯脏节”,“斗牛节”,“芦笙节”等;巫沙飞歌的唱腔流传于南哨、观么、南寨、柳川几个乡镇。发音形式独特,以颤音为主,音调高吭,穿透力强,传声距离较远。每有外村的人来邀歌,未见人前,先闻远处飘来的歌声。2009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黔东南建州60周年庆祝活动宣传片
动动手,为黔东南民族节日投票,为黔东南美景点赞,为黔东南美景转一个!有什么想法,可在微信右下方“留言”告诉我们……
您想每天收到这样的文章吗? 点“秀美黔东南”可一键关注哦↑ 这里是秀美黔东南公众微信号:xmqdn08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