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君柏网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凯里人论坛— 黔东南最聚人气互动交流社区

搜索

黔东南,飞过苗乡侗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14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雷公山苗语称“方别勒”,意为雷公居住的地方,人称“山有连天之高,峰是雷电之源”,故有“雷公山”之称。 雷公山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清水江和都柳江从雷公山南北萦绕而过。雷公山向东南,黎平县境内,特别是堂安-岩洞-地扪一线美伦美焕,是百里侗寨的精华,而雷公山核心区的高山巨壑间则铺排着不事张扬的苗寨。应该说,整个区域是非常典型的那洞文化——那为田,洞为小流域。如果一定要加以区分,或许侗寨更秀丽,而苗寨更朴拙。2016年4月,地道风物和中华网牵头的“守艺中华 风物之旅”考察队深入黔东南的苗乡侗寨,探寻这里寻常而非常的手艺,我们的无人机则记录下一爿一爿黛瓦梯田。
大利侗寨从空中俯瞰大利,整个村寨夹在两山之间,一弯绿水,似带似练穿寨而过。两边山上篁翠楠茂,风过处叶娑惊鸟。地扪侗寨夕阳中的地扪,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从茅贡到地扪,十公里的山路。峰回路转处,竟有如此开阔一片田园,左边母寨,右边忙寨。鼓楼花桥,斜阳炊烟。樟洞侗寨从地扪向上10公里是腊洞,再向上五里山路是樟洞,出寨沿河半里,有回龙桥,全木结构,碑记建于光绪八年。托搞建筑的朋友查找,未见文献记载。“下面用很传统的层叠结构解决了跨度大的问题”,“很有宋元时候建筑的气质”。溪水依山势在这里转了一个弯,这大概是回龙桥名称的由来。向下是一叠一叠瀑布。在这里建一座廊桥,这种想像力,领人叫绝。述洞侗寨述洞养在深山,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那么漂亮的曲线,浑然天成,不饰造作。述洞最著名的则是这座独柱鼓楼。侗族的鼓楼,多为清初到当代的建筑,大致分成“穿型”和“梁型”。这座独柱鼓楼,如果按照碑记建于崇祯年间的话,堪称鼓楼之宗。这种典型的中心柱型的鼓楼,无论从研究侗寨的图腾崇拜还是研究建筑样式的演进,都非常有价值。老屯苗寨老屯是台江苗族的肇始,从“古老八代”算起到现在不知多少年。所以这里的姊妹节,相比县城的更有鲜活的民间基础。这是体现苗人鱼稻共生思想的捉鱼比赛。踩鼓是姊妹节最亮眼的活动,没有之一。家家的姑娘盛装亮相,围成圈,踩着六步或四步的鼓点。年轻姑娘要看银饰,姑娘的银饰往往重达30多斤,尝由家人担着挑儿运来。与别地的不同,老屯银饰纯度很高,如果哪个姑娘穿戴苗银(白铜)简直“丢死人了”。结婚后的妇人则要看身上的绣工了,堆绣、皱绣、锡绣……明眼人一看便知是哪一支苗,这里极高的境界就是破线绣。格头苗寨格头处在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带,最著名的是这里保存着中国单体最大的植物——秃杉。格头寨后的坡地,秃杉满目皆是。秃杉是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孑遗种,这里则是目前国内仅有3个天然秃杉群落分布区域中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原生性强的一处。秃杉最高者可达55米,胸径逾2米。雀鸟苗寨雀鸟,富有诗意的名字,号称是距雷公山主峰最近的寨子。位于雷公山主峰黄羊山的东麓,乌迷河支流右岸的半山腰,海拔1158米。清朝年间一场苗民起义,曾在这里安营扎寨。这里也是义军抵抗湘军最后的堡垒。传说,起义失败后,义军藏兵器于雀鸟一悬崖洞穴中,用石板封赌洞口,义军下洞后,将攀越出入洞口的枫香树砍掉,几百年来无人再找到过。在雀鸟,体会到的是天然与人工的完美和谐。喜欢一个寨子,不需要理由。大唐苗寨大唐古寨在繁忙的308公路边上,虽然喧嚣,难掩水上粮仓的朴拙。两卡苗寨两卡是我们此行惟一不通公路的村寨,雨天山路,小伙伴们吃尽苦头。寨子至高点,一株700年的古柏,守护着这个不大的寨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秀美黔东南

    秀美黔东南

    板块简介:主要是推广黔东南民族特色、黔东南风景、黔东南美食、黔东南民族风俗等。我们的公众号:xmqdn0855

  • 今日主题: 0/全部主题: 4218
  •  发布规则

     热点图文

     最新主题

    客服电话

    4008558597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 8:00-17:30

    客服QQ点击咨询
    关注我们
    凯里人论坛微信公众号(Kailiren168)

    Powered by Discuz! X3.4 技术支持:D盾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nihao163k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